在日常生活中,常常能聽到大家介紹茶葉時說:“白茶茶性是涼的,可以‘下火’”“紅茶茶性是熱的,可以暖胃”……如果按照古人的說法,所有的茶都是涼性的,沒有熱性的。唐代陸羽在《茶經》中說: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?!薄安柚疄橛茫吨梁?,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,若熱渴、凝悶、腦疼、目澀、四支煩、百節(jié)不舒,聊四五啜,與醍醐、甘露抗衡也?!泵鞔顣r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茶苦而寒,陰中之陰,沉也,降也,最能降火。”
既然說茶葉都是寒涼的,那為什么人們覺得有些茶是“下火”的,有些茶是暖胃的呢?這跟茶葉的加工過程特別是發(fā)酵程度有很大關系。綠茶不經發(fā)酵、白茶發(fā)酵程度很輕微,故而茶性比較涼,涼可抵熱,自然是“下火”了。青茶又名烏龍茶,屬于半發(fā)酵茶,寒涼之性就差一些。紅茶、黑茶是全發(fā)酵茶,寒涼之性就很弱了,而且發(fā)酵后的茶有健胃作用,喝了之后感覺胃很舒服,人們便覺得紅茶、黑茶有暖胃之功。黃茶雖然不經發(fā)酵,但在制作過程中有“悶黃”這一工序,悶的過程也有類似發(fā)酵的作用。所以說,茶葉只有涼性強弱的差異,而沒有寒熱溫涼的區(qū)別。
茶葉以顏色命名可分為紅、綠、青、黃、白、黑六種。紅茶常見的品種有祁紅、滇紅、金駿眉、正山小種等;綠茶常見的品種有龍井、碧螺春、太平猴魁、黃山毛峰、六安瓜片等;白茶常見的品種有銀針、白牡丹、貢眉、壽眉等;青茶又稱烏龍茶,常見的品種有武夷巖茶、鐵觀音、鳳凰單叢、凍頂烏龍等;黃茶因其“黃湯黃葉”而得名,常見名茶包括蒙頂黃芽、君山銀針、霍山黃芽等。我國晉南、晉東南地區(qū)如安澤、古縣、屯留、浮山、洪洞等地人家常喝的大葉茶就屬于黃茶。黑茶加工時堆積發(fā)酵的時間較長,著名的云南普洱茶、廣西六堡茶、湖南黑茶等屬于黑茶。
許多方書都記載茶有清頭目、除煩渴、化痰、消食、利尿、解毒等功效。茶是人們日常享用的一種飲品,“茶余飯后”這句成語,充分說明飲茶在生活中的地位幾乎是與吃飯同列。據研究,茶葉中富含茶多酚、咖啡因、茶多糖、茶氨酸等植物成分,對維護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。此外,茶葉中還含有多種礦物質,以鋅、硒、氟較多,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成分,可以清除體內脂質過氧化物,保護心血管和心肌健康,增強免疫功能。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,飲茶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、腦卒中、心血管疾病以及多種癌癥的發(fā)病風險。
山東茶葉周刊出品
來源:山西省中西醫(yī)結合醫(yī)院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